对冲基金CEO约翰·泰勒:寻找货币之间“不平衡”
泰勒管理着全球最大的外汇对冲基金——外汇概念(FX Concepts),资产规模最高时达120亿美元,2010年2月为77亿美元。
2008年,泰勒赚到2.5亿美元,成为当年《阿尔法》杂志排名第九位的最赚钱对冲基金管理人。但2009年他未能进入这份榜单的前十,原因是“城堡”等几家著名的华尔街对冲基金在这一年“咸鱼翻生”。
堪比索罗斯
“泰勒与索罗斯齐名。”一家养老基金的外汇负责人这么评价泰勒,“他完美地阐释了一个人如何在外汇市场上成为一名成功投资者。”但泰勒在外汇市场的操作手法和索罗斯截然不同。后者曾经在1992年豪赌英国退出欧洲汇率体系。
外汇概念使用三种核心分析技术:周期分析、技术分析、量化交易分析模型(包括趋势跟踪、反趋势、套息交易以及波动率套利)。
在纽约曼哈顿熙熙攘攘的34街旁的外汇概念办公室,分析师们或是弓着腰盯着计算机屏幕,或是在会议室与客户讨论着美元、欧元和英镑。他们利用软件跟踪超过500个汇率,来发现交易机会。
每天清晨,泰勒的软件快速处理远到40年前的数据(从货币、商品价格到房地产投资等无所不包)来预测汇率。这些预测帮助泰勒的团队选择交易,大多数的交易都在期权、期货或者远期市场进行。
交易员们寻找货币之间的“不平衡”,特别是针对主要的几种货币,这些货币的交易额占全球外汇交易的90%。
泰勒每次只会下注很少资金。他的交易常持续数周。当一个货币的走势显示将会延续时,他的模型都会闪动;当走势可能会逆转时,他的模型同样会闪动。
进入外汇领域
泰勒并没有经济或商业方面的教育背景。1969年,他在纽约化学银行的外汇部门任欧洲政治分析师。对于欧洲的深入了解让他在外汇部门谋得这份差事。
“他是一个非常聪明、刻苦的人。”当年聘用泰勒的波特(Roderick Porter)说。波特1994年至1998年担任外汇概念的总裁。
也可以说,泰勒是在恰当的时点在货币领域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当时国际外汇市场才刚刚“起飞”。
1971年,越南战争让美国财政不堪重负,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这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与黄金挂钩,成员国货币和美元挂钩。随着各国货币兑美元开始自由浮动,国际企业对于外汇服务的需求爆发。
1973年,泰勒加入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后并入J.P.摩根)。一年后他又到花旗银行,领导100个人组成的外汇咨询部门,帮助企业建立对冲头寸,保护海外收入免受汇率波动影响。
1978年,他加盟研究公司GFTA Analytics,这家公司利用包含货币和商品历史价格的计算机模型来预测汇率。这个系统预测当年11月份美元兑德国马克将上扬12%,让泰勒印象深刻。
自立门户
一年后,泰勒自立门户,他请来普林斯顿校友弗兰克·米基(Frank Mickey)来建立交易模型。米基是一个程序员,他曾经建立过卫星通讯系统,可从来没有接触过货币。
泰勒和米基将这个程序用于模拟加元和德国马克等欧洲货币汇率的历史运动。“这就像一个盲人沿着墙摸索着前方一样。”泰勒说,“但是你可以感觉到韵律,即一连串数据中的波浪。”
泰勒也从18世纪物理学家傅里叶(Jean Fourier)的观点中汲取思想。傅里叶曾经发明过描述热浪频率的算法。泰勒使用傅里叶的公式,计算货币价格的峰和谷之间的距离来预测汇率。他们开发的第一个系统是在米基车库里的计算机上运行的。
1981年,泰勒在纽约成立了外汇概念,向银行和养老基金兜售外汇预测。他在靠近华尔街的百老汇26号标准石油公司建筑大楼租了一个300平方英尺(合28平方米)的办公室。几张桌子、一台冰箱以及从摩根士丹利借来的凳子挤满了办公室。
1984年,泰勒邀请汇丰外汇销售部门负责人克拉克加盟,克拉克却决定加入摩根士丹利,他约泰勒在世界贸易中心顶上的酒吧见面,打算告诉他这个消息。但在喝了几杯之后,泰勒说服了克拉克加入外汇概念。
克拉克现在和泰勒并肩作战了20多个年头。
“在我们这行很多人都热衷于在职消费,但约翰不是这类人,”如今已是外汇概念的第二大股东的克拉克说,“他创造了一个组织,这个组织可以不依赖他生存。
后来,泰勒借钱给克拉克购买公司的股份。2008年,外汇概念62名员工中的2/3拥有54%的股份,而泰勒的股份下降到31%。
声名鹊起
泰勒的基金在1985年声名鹊起。当年他的模型针对美元兑德国马克汇率的5年升值发出警报。据泰勒的回忆,2月22日他发邮件提醒大约40个客户,美国货币将会在未来一周见顶。至4月19日,美元兑德国马克下跌了14%。
1985年9月,来自美国、英国、日本、德国和法国的代表在纽约广场酒店召开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的“广场协议”。随后美元下跌变本加厉,连续三年下滑,相对于德国马克和日元贬值了将近一半。
泰勒对美元的准确预测吸引了更多客户。1987年初,有300名客户购买他的研究报告。他开始尝试用他的模型做更多的事情。
1989年他建立了名为“发达市场货币程序(developed market currency program)”的对冲基金。他的第一个投资者是伊斯曼·柯达公司养老基金。外汇概念管理的资产有65%来自机构投资者,其中对冲基金占25%。泰勒收取的管理费大约是1.5%,利润提成20%。
泰勒最成功的一年是1992年,那年索罗斯冲击英镑撼动市场,导致市场大幅波动,正好让泰勒的模型大显身手,推动当年的收益达到43%。
突破收益困境
1994年,由于各国中央银行的联合干预,汇率的波动几乎被砍去一半,“发达市场货币程序”迎来最差的年景,下滑19%。1999年之前,这个程序平均年回报率为14.5%。1999年欧元进入市场,基金1999年和2001年回报下降到0.2%。
面对收益的下滑,泰勒吸引更多研发人员的加盟,1990年员工只有20人,2000年员工已经增至42人。他同时决定改变仅仅依赖趋势的策略。
然而,研发部门却消极应对调整。他们争议说,收益总会回来的。在2001年12月份与研究员的会议中,泰勒发飙了,他用拳头敲着桌子大声吼道:我马上就要新的模型!
几个月之后,研究员开发出套息交易的新软件。这样外汇概念可以借低息货币例如日元,利用这些资金再来购买诸如巴西里拉的高息货币,其目的是为了赚取利差和可能的货币升值。泰勒也开始交易期权。这些新的策略占到每日交易额的40%。
2001年和2002年,他又开发了新基金,将他的领域拓展到30个货币,包括巴西和土耳其等波动性更强的新兴市场货币,并且又进军商品、股票和固定收益证券。
Related 约翰·泰勒小档案
约翰·泰勒是纽约长岛人,曾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州波茨敦市(Pottstown)私立希尔中学。前美国国务卿詹姆斯·贝克三世(James Baker III)和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得主奥立弗·斯通(Oliver Stone)都曾经在这个学校就读。
泰勒16岁从高中毕业,当时他的大学入学考试数学部分成绩高达800分。不过,在他父亲的建议下,他并不急于上大学。他的父亲15岁进入麻省理工大学,在二次世界大战中辍学,然后在纽约长岛牡蛎湾经营一个小型船坞。
年轻的泰勒到瑞士学习历史和意大利语。1961年,他返回美国,进入位于新泽西的普林斯顿大学学习。1966年他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获得罗马语言学士学位。随后开始在位于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攻读政治科学博士学位。
泰勒对外汇市场的观点深受其学业影响。泰勒认为,外汇市场就像一场世界游戏。他的办公室陈列着很多书,包括布鲁斯·查德威克(Bruce Chadwick)所著《约翰·华盛顿的战争》、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人物传记,以及美国世界角色没落的著作。
泰勒育有一儿一女,儿子在普林斯顿大学念书,患有血友病;女儿是一名华盛顿游说家。2004年,他与别人合伙成立医药公司研发治疗血友病的药品。
本文地址:http://www.ea666.cn/fxschool/fxstory/21964.html